
面对现时市集利率走低的环境,多家生意银行正悄然掀翻一波优先股赎回潮。
11月5日晚间,宁波银行(002142.SZ)公告称,公司拟赎回2018年11月非公确立行的第二期优先股。在此之前,杭州银行、上海银行、兴业银行、长沙银行等也曾接踵发布公告,秘书赎回其刊行的优先股。
“这些被赎回的优先股多刊行于2017年至2018年,其时市集利率处于相对高位,票面股息率大齐在5%至6.5%区间。而跟着连年来市集利率执续下行,银行净息差不休收窄,高息优先股已成为千里重的成本职责。”华南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说。
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众人、主任曾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,优先股逼近赎回正在重塑银行业成本措置的底层逻辑。短期来看,赎回操作将导致其他一级成技能域阶段性下落,部分银行或靠近成本足够率标的的旯旮压力,需要通过刊行永续债、可转债等用具实时补充。“这条目银行在赎回时机选拔上愈加审慎,需抽象研讨成本市集窗口期和本身成本缓冲情况。中长期而言,这一趋势将鼓舞成本用具多元化样式加快酿成。”
靠近较大成本压力
近期,多家上市城商行密集清楚优先股赎回有策动。
宁波银行公告称,公司拟赎回2018年11月非公确立行的第二期优先股。该优先股刊行1亿股,票面金额100元,按票面金额刊行,召募资金总和100亿元,于2018年11月28日起在深交所挂牌转让。
杭州银行10月20日晚间公告,拟于2025年12月15日全额赎回100亿元畛域的“杭银优1”优先股。该行已于2025年8月27日审议通过赎回议案,并获取浙江监管局批准。
上海银行(601229.SH)和长沙银行(601577.SH)筹划于12月19日和12月25日赎回各自觉行的优先股,畛域分裂为200亿元和60亿元。
本年7月,兴业银行(601166.SH)就已完成了三期优先股赎回,畛域高达560亿元,成为年内银行业最大单笔优先股赎回事宜。6月25日,兴业银行公告称,将“兴业优2”第三个计息周期的票面股息率疏通为3.7%。即便如斯,该行仍然沿途赎回其刊行的优先股。
国有大行也积极赎回。中国银行已于2025年3月完成沿途境外优先股赎回;工商银行则在2025年9月完成29亿好意思元优先股赎回。
这些银行的逼近活动并非巧合。2014年至2020年间,境内市集共刊行了35只银行优先股,召募资金总和达8391.50亿元。而自2019年银行永续债推出后,优先股刊行悄然退场,再无新发。
据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解,镌汰成本是银行赎回优先股的中枢驱能源。2015年至2017年刊行的优先股票面股息率大齐在5%至6.5%区间,在现时市集利率下行环境下显得成本不菲。
以上海银步履例,该行2017年12月非公确立行的优先股刊行利率为5.20%,2022年虽疏通为4.02%,但仍远高于现时新发成本用具成本。
苏商银行特约酌量员薛洪言对界面新闻记者示意,这些优先股大多刊行于五年前,当今已参加商定的赎回窗口期。由于这些优先股的票面股息率大齐高于现时市集利率水平,酿成了较高的成本成本压力。通过赎回这些高息优先股,并置换为刊行成本更低的成本用具,银行粗略灵验简略利息开销,擢升成本使用后果。
曾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,现时银行业逼近赎回优先股主要源于三重驱能源的访佛:
最初是成本优化考量,2015-2017年刊行的优先股票面股息率大齐在5%-6.5%区间,在现时利率执续下行、净息差收窄的环境下,这类高息优先股已成为银行成本成本的蹙迫职责;
其次是成本结构疏通需求,银行需要优化其他一级成本组成,减少对优先股的依赖,转向更纯真、更妥当监管导向的成本用具;
第三是市集窗口机遇,连年来永续债、二级成本债等用具市集收受度擢升,刊行成本判辨下落,为银行提供了成本置换的有意时机。
“此外,部分银行内源性成本积存智商增强,盈利康健性擢升,也为赎回操作提供了底气。这种逼近赎回内容上是银行主动应酬筹划压力、优化成本后果的计谋选拔。”曾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。
“补血”表情已变
对银行而言,赎回优先股不仅简略了财务成本,更倒逼其擢升成本措置智商。现时,永续债已慢慢取代优先股,成为银行成本补充的主要用具。
数据显现,放手2025年10月20日,本年以来生意银行共刊行永续债48只,畛域统统6304亿元,高于客岁同时的33只和5412亿元。
从成本上看,以兴业银步履例,该行在赎回优先股前一个月新发了300亿元永续债,前5年票面利率仅为2.09%,而该行赎回的优先股中票面股息率最低的也有3.70%。
东北某农商行部门清雅东说念主对界面新闻记者示意:“永续债比拟优先股具有刊行后果高、投资者范围广、交游便利等多重上风,且由于存在免税效应,实践融资成本更低。”
曾刚对界面新闻记者说,后优先股时期,银行成本补充将呈现"永续债为主、多元用具并举、内生增长为基"的新样式。永续债将成为其他一级成本补充的首采用具,其免税上风使实践成本较优先股低约1-1.5个百分点,且刊行机制更纯真,已获取保障、宽待等机构投资者的平时招供。二级成本债将赓续承担二级成本补充的主力变装,其锻真金不怕火的市集机制和相对较低的刊行门槛使其保执诱惑力。
不同类型银行补充成本的表情也有所不同。薛洪言对界面新闻记者示意,现时,银行业成本补充呈现出"分层施策、用具多元"的特质。国有大型银行主要依托政策复旧,通过极度国债注资和定向增发等表情补充中枢一级成本,并积极刊行TLAC非成本债券以高傲国外监管条目。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则更多诈欺永续债、二级成本债等市集化用具来补充其他一级成本和二级成本,部分银行还通过配股、可转债等道路增强中枢成本实力。
比拟之下,中小银行成本补充渠说念相对有限,主要依赖地点政府专项债、引入计谋投资者以及里面利润留存等表情来夯实成本。
曾刚说,中小银行可能更多借助地点政府专项债、计谋投资者入股等外部股权融资渠说念。总体而言,往日成本补充将愈加郑重成本与后果的均衡,成本措置将从用具选拔向全面筹划措置深度蔓延。

